观察|通览长三角“万亿城市”去年经济数据,我想到了三个关键词

观察|通览长三角“万亿城市”去年经济数据,我想到了三个关键词

预见 2025-02-07 实时报 21 次浏览 0个评论

苏州市统计局日前官宣2024年该市经统一核算的地区生产总值等数据,长三角内9座“GDP万亿城市”当年经济运行的全貌至此浮现。

中国大陆现有26城年度GDP在万亿元以上,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参与全球经济分工的劲旅。长三角区域内,上海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万亿元,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苏州、杭州超2万亿,列全国第六、第八位;以下为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常州。万亿城市遍及一市三省,9市去年GDP合计量19.2万亿元,占全国的14.2%,接近七分之一。

江苏城市整体表现亮眼。南通“高开稳走全年进”,6.2%的增速跑赢其余8市;常州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的增速分别为5.0%、5.6%、5.8%,全年实现6.1%,成为唯一增速逐季回升的城市;地级市“天花板”苏州在2.55万亿的基数上仍保持了6.0%的增长,在全国城市前十强中增速最快。

观察|通览长三角“万亿城市”去年经济数据,我想到了三个关键词

去年10月,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投入运营。

通览9市数据,我想到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万亿城市绵延带

在长江两岸,上海以及江苏的苏锡常宁通5市连续接壤,形成跨省域的“万亿城市绵延带”,包含了长三角内三分之二的万亿城市。去年,6市经济总量合计接近13.9万亿元,相当于一个江苏省。 

2006年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GDP万亿城市后,上海持续升级科创、金融、贸易、航运等核心功能,导流全球资源,服务、带动长三角区域和全国发展。2011~2023年,苏浙皖三省的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合肥、南通、常州相继加入“万亿俱乐部”,多地入列的时间先后与其同上海间距离之远近、交通通达水平、经济关联度的关系可辨。目前,长三角地区有17个设区市稳居全国城市GDP五十强,三者有其一,形成上海周边蔚为大观的“富邻居”现象,并在产业链上形成研发-生产、整机-零部件、制造-服务的高效协同。

如果将“绵延带”定义为三个以上的城市连续接壤,那么,分省域看,江苏、广东是唯二拥有“万亿城市绵延带”的省份。

2024年,江苏“绵延带”5市以占全省30.1%的陆地面积、50.6%的常住人口(2023年末数,下同)创造了61.8%的地区生产总值,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市以全省8.7%的陆地面积、44.6%的常住人口创造了66.0%的地区生产总值。

广东共21市,上述4市在全省的面积占比、人口占比小,GDP占比却更大;江苏共13市,上述5市的面积占比、人口占比大,GDP占比却较小。参差的数字,互现着广东“极点带动”、江苏“梯度均衡”的区域发展路径。这是从各自省情出发的选择,不分轩轾。

去年,广东“经济第五城”惠州的地区生产总值为6136亿元,省内“万亿城市绵延带”扩容尚待时日。

江苏的“绵延带”则可能迎来“下一批”成员,而不是“下一个”。2024年,南京的邻居扬州、与南通接壤的盐城、南通和扬州之间的泰州的地区生产总值都在七八千亿元(扬州、盐城只差30亿),且均已提出跻身“万亿俱乐部”的时间表。到“十五五”末,江苏的万亿城市或超过省内设区市的六成,在沿海地区、苏南、苏中形成集群。

其他省份中最有可能结成“万亿城市绵延带”的是浙江。在环杭州湾地区,位于杭州、宁波之间的绍兴,以及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嘉兴去年GDP分别实现8369亿元和7570亿元,增速为6.5%和5.6%。              

观察|通览长三角“万亿城市”去年经济数据,我想到了三个关键词

宁波舟山港去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连续16年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准箱,为世界第三。  “浙江海港”图

关键词:双子星

沿海省份多“双核”,如辽宁的大连、沈阳,山东的青岛、济南,福建的福州、泉州,广东的深圳、广州。

浙江省会杭州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万亿元,宁波为1.81万亿元,是杭州的83%,两市合计达到40007.7亿元,占全省的44.4%——杭甬联动发展拾级登高,步入“4万亿时代”。

双子星指的是两颗质量接近的星体,由于引力相当而彼此吸引,互相绕对方运动。

长三角区域内,合肥在安徽省内独大。江苏的苏州(去年2.67万亿)、南京(1.85万亿)GDP合计也在4万亿以上,占全省三分之一,但南京的经济总量约为苏州的七成,差距8200多亿。揆诸两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南京将深化与上海、杭州、合肥等的协同联动发展,加强南京都市圈的省际协同;苏州要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加强苏锡常都市圈的区域协同。

去年4月,浙江省委常委会两周内连续召开会议,分别专题研究杭州工作、宁波工作。两次会议均强调唱好“双城记”,听取两市关于推进成效、存在问题和建议举措的汇报,要求做好“错位+协同”的文章,利用杭州的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优势、宁波的制造业和港口优势,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深度融合,形成高效分工、竞合共赢的态势。去年下半年,杭州、宁波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先后获国务院批准,也都要求两市唱好“双城记”,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互联网之都”杭州御风奔跑,“六小龙”的3A游戏《黑神话:悟空》、DeepSeek开源大模型一年内接连风靡世界,宁波则是实体经济重镇、东方港城,2025年将是两地联动协同在新量级上的起点。

观察|通览长三角“万亿城市”去年经济数据,我想到了三个关键词

新春之际,苏州一家商场摆出以生肖蛇和中国结为灵感的装置。

关键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消零总额”不等于“消费支出”,但作为商品流通的最终环节,零售对经济变化的反应直接而灵敏,社消零总额是一项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去年,苏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43.7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年度社消零总额过万亿的地级市。

社消零总额只统计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零售金额和餐饮业收入,因此,“社消零万亿城市”比“GDP万亿城市”更为难得,目前只有上海(去年1.79万亿)、重庆(1.57万亿)、北京(1.41万亿)、广州(1.11万亿)、深圳(1.06万亿)、成都(1.03万亿)和苏州7市,分布于区域经济最为精良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

人口与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社消零总额的基础性因素。上述7市的常住人口(2023年末数,下同)都超过1200万,而以重庆为最多,接近3200万,苏州最少(1296万)。与其他地区相比,长三角的优长在于收入水平较高、较均衡。上海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834元,保持全国首位;苏州此项指标在长三角内仅次于上海,去年为77524元,是全国的1.88倍。南京去年人均收入75180元,且拥有“南京都市圈”跨越苏、皖的腹地,实现社消零总额8553亿元,很大可能将成为第八个“社消零万亿城市”;同期杭州人均收入76777元,实现社消零总额7884亿元,与中部地区的武汉(7932亿)构成后备梯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本文标题:《观察|通览长三角“万亿城市”去年经济数据,我想到了三个关键词》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