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返程高峰下的上海站,为凌晨返沪旅客提供温暖“避风港”

春运返程高峰下的上海站,为凌晨返沪旅客提供温暖“避风港”

孤寂好友 2025-02-04 简单报 5 次浏览 0个评论

2月4日大年初七凌晨4点,上海火车站北广场地下空间内,数百名旅客穿着羽绒服坐在塑料板凳上休息。

春运返程高峰下的上海站,为凌晨返沪旅客提供温暖“避风港”

电子屏滚动着“地铁首班车4:50发车”的提示,角落里的热水器正冒着热气。上海站地区治安派出所民警王明钊带着两名辅警穿行在人群中,轻声提醒:“需要热水的可以来打,注意看管好随身物品。”这是上海站地区为应对春运返程高峰设置的临时安置区场景。

春运返程高峰下的上海站,为凌晨返沪旅客提供温暖“避风港”

从大年初四夜间起,上海站地区为返程旅客设置的临时安置区启用,为凌晨返沪旅客提供“避风港”。

大年初七,上海站单日到达客流预计将突破19.6万人次,其中,仅凌晨0时至6时,就有28班次“红眼列车”抵沪,夜间到达旅客达27000余人。

面对集中返沪的客流,上海站地区、静安警方与铁路、交通部门联手,展开了一场细致周到的分流保障。

春运返程高峰下的上海站,为凌晨返沪旅客提供温暖“避风港”

临时安置区:凌晨返沪旅客的“避风港”

“凌晨的火车站比想象中温暖。”来自河南的务工者张大姐乘坐的C3113次列车凌晨2点抵沪,原打算在站外熬到地铁开班,被民警引导至北广场的临时安置区候车。

“一出站,就有工作人员引导我们来到这里,秩序很好,还是挺周到暖心的。”候车旅客表示。

春运返程高峰下的上海站,为凌晨返沪旅客提供温暖“避风港”

这个由闲置空间改造的临时安置区域,配备了1500个塑料凳、4台热水器和应急医疗箱等应急物品。

静安公安分局上海站地区治安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副主任龚云骋表示,为防止人流对冲,地铁1号线2号口被划分为三个缓冲区,每隔15分钟放行一批旅客。“虽然提前宣传了春运夜间专线,但多数外地旅客还是更青睐地铁。”龚云骋坦言,曾有人因不熟悉公交线路,硬是在寒风中长时间等待,近年来随着每年临时安置区的启用,让不少旅客感受到暖意。

据静安区春运办介绍,春运返程高峰期间,每晚11时至次日凌晨5时,由于地铁、公交线路停运,有不少旅客留在站区的情况。为此,静安区春运办不仅在上海站南广场搭建了春运大棚,更是在南广场、北广场地下空间都设置了临时安置区域,为候车旅客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

静安区春运办联合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旅客所需,增派执勤人员到上海站的三个出站口及南、北广场等重要点位,及时为旅客提供疏导和保障,并提供指路问询、换乘引导、搬运行李等急需服务,尽最大努力做好夜间抵沪旅客的服务保障;同时,及时引导夜间候乘地铁的旅客到专设场所休息,并提供免费热水、平价泡面、手机充电等暖心服务。

守夜人日志:24小时响应的“柔性防线”

“王警长,有位老人心脏不舒服!”

对讲机里的呼叫,让王明钊小跑起来,这已是他今晚处理的第6起求助。在警务站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着“帮寻丢失身份证”“护送孕妇上车”“调解出租车纠纷”等琐碎事项。

与刚性管控并行的,是一条“柔性服务链”:站区增设的8个便民服务点提供免费口罩、充电宝;临时身份证办理窗口启用“零材料”极速模式;甚至连警用巡逻车的后备箱都塞满了姜茶包。

“我们多问一句、多走一步,旅客焦虑就能少一分。”王明钊说。

凌晨4点45分,地铁卷帘门缓缓升起,相较平时提前了1个小时。临时安置区的旅客们站起身,塑料凳与地面摩擦发出细碎声响。民警们站在通道两侧,不时叮嘱旅客:“看好行李,注意脚下台阶。”随后,旅客们有序进入地铁站,乘坐加班车。

春运返程高峰下的上海站,为凌晨返沪旅客提供温暖“避风港”

与此同时,灯火通明的上海站地区指挥中心,大屏数据仍在跳动,护航者们将在晨曦中迎来为旅客们的又一轮保驾护航。

(原标题为《“凌晨的火车站比想象中温暖……”这是春运返程高峰下的上海站→》)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本文标题:《春运返程高峰下的上海站,为凌晨返沪旅客提供温暖“避风港”》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